防止老人被“狩猎”,监管也要绷紧神经|澎湃社论
评论君说
防范养老骗局,亟需提高老人及其家属的防骗意识,让他们看清骗子的常用伎俩,擦亮眼睛,避免掉入陷阱。
据民政部网站12月3日消息,民政部、银保监会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《关于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、欺诈销售“保健品”的风险提示》。提示指出,一些承诺高额回报的养老服务,存在着高额返利无法实现,资金安全无法保障等风险,请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,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。
这份提示来得正当其时。近些年来,各种以老年人为“狩猎对象”的商业骗局层出不穷,让许多老人亏得血本无归。就在最近,就有好几个类似案例被曝光。如爱晚系养老骗局,涉案达130亿,1000万老人被骗。
此类养老骗局,暴露出许多老年人风险和防范意识的匮乏。销售的甜言蜜语,一点小恩小惠,就能轻松攻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,许多老人甚至背着儿女,把辛苦攒下血汗钱拿去“投资”,没想到结果成了被收割的韭菜。
因而,防范养老骗局,亟需提高老人及其家属的防骗意识,让他们看清骗子的常用伎俩,从而擦亮眼睛,避免掉入陷阱。这也是三部门发布风险提示的初衷所在。考虑到老人所处的信息环境较为封闭,类似的提示不妨更多样化一些,如不妨把之前破获的一些养老骗局拍成专题影片,在电视广播以及在社区中广而告之,以唤醒更多被蒙蔽的老年人。
不过,对老年人的风险提示虽然必要,作用却不可过高估计。养老骗局往往针对的是老年人的刚性需求,看准了老年人的心理弱点。在各种包装巧妙的骗局里,即便老年人之前接触过相关警示,往往也会浑然不觉。在媒体之前报道的许多老年人受骗的案例中,类似的情节不胜枚举:有的老人虽然在家人的百般规劝下,仍然执迷不悟;甚至有的老人面对警察找上门,仍然试图隐瞒。可见骗子集团洗脑术之高明,和一些老年人中毒之深。
在此现实之下,防范养老骗局,在呼吁老年人擦亮双眼同时,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更要绷紧神经,努力作为。在市场监管和社区治理中,小心留意此类问题的线索,通过编制细密的监管之网,让各种圈套无处遁形。
事实上,这也并不难做到。许多养老骗局的策划,基本都是招摇过市——公开在各种展会上发传单,进行项目推广;公开进社区宣讲,发小礼品招揽听众;有骗子的养老项目,不仅公开挂牌,而且还成了个别地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⋯⋯这一切有时候几乎是在地方监管和执法部门鼻子底下进行的,倘若这些部门真能严加防范,认真把关,那些骗局不会轻易得逞。
从这意义上说,三部门的风险提示在针对老年人的同时,也值得监管和基层部门好好读一读,将之作为自身工作的指引和鞭策。哪里骗局高发,哪里监管就要及时在场,被动防范和主动打击相融合,才是对养老骗局的釜底抽薪之策。
※ 编辑|程仕才
※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
【推荐阅读】
有深度、有态度、有温度的新闻评论,尽在↓